乐趣圈 乐趣圈
投诉

我大中国寺庙对联大全,值得收藏

所谓寺庙联,是题于神祠、寺庙、道观等场所的联语。我国旧时寺庙、道观中的楹联,数量极多。这些楹联,或记神话故事,或誉庙主业绩,或言迷信传说,或赞寺庙胜景,或劝世人行善等等。

上联:东土耶,西土耶,古木灵根不二;

下联:风动也,旄动也,清池碧水湛然。

上联:自在观,观自在,无人在,无我在,问此时自家安在?知所在自然自在;

下联:如来佛,佛如来,有将来,有末来,究这身如何得来?已过来如见如来。

上联:莫道是空门,要进来须踏着实地;

下联:紧防有叉路,走错了便堕入深坑。

上联:吾道非耶,岂复出山为小草;

下联:此生休矣,乃知阅世尽沧桑。

上联:能渡众生,岂独潭龙知听讲;

下联:愿闻一喝,长教海水不扬波。

上联:你眉头着什么焦,但能守分安贫,便收得和气一团,常向众人开口笑;

下联:我肚皮这般磁大,总不愁穿虑吃,只讲个包罗万象,自然百事放宽心。

成都宝光寺名联:

上联:世外人,法无定法,然后知非法法也;

下联:天下事,了犹未了,何妨以不了了之。

成都武侯祠名联:(清:赵藩)

上联:能攻心则反侧自消,从古知兵非好战;

下联:不审时即宽严皆误,后来治蜀要深思。

西蜀宝光寺有清代何元晋的一联:

上联: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

下联: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

乐山凌云寺

上联:笑古笑今,笑东笑西笑南笑北,笑来笑去,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。

下联:观事观物,观天观地观日观月,观上观下,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。

宁夏同心清真大寺

上联:尔来礼拜乎?须摩着心头,干过多少罪行,向此处鞠躬叩首。

下联:谁是讲经者?必破出情面,说些警赫话语,好叫人入耳悚神。

应县净土寺

上联:念念不离心,要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,始算得打成一片。

下联:佛佛原同道,知佛亦非佛,非佛亦佛,即此是坐断十方。

枣庄龙泉寺

上联:大千世界,弥勒笑来闲放眼。

下联:不二法门,济颠醉去猛回头。

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

上联:此处既非灵山,毕竟什么世界。

下联:其中如无活佛,何用这样庄严。

张掖大佛寺

上联:一觉睡西天,谁知梦里乾坤大。

下联:只身眠净土,只道其中日月长。

济南千佛寺

上联:笑到几时方合口;

下联:坐来无日不开怀。

杭州灵隐寺

上联:峰峦或再有飞来,坐山门老等;

下联:泉水已渐生暖意,放笑脸相迎。

台湾台中慈善寺大雄宝殿:

上联:净土莲花,一花一佛一世界。

下联:牟尼珠献,三摩三藐三菩提。

观音阁:

上联:音可观乎?

下联:士何大焉。

此联为日照天后祠联,祠中观音面北,人称倒坐观音

上联:问观音为何倒坐?

下联:恨众生不肯回头。

潮州开元寺观音阁联

上联:大慈大悲,到处寻声救苦。

下联:若隐若显,随时念彼消愆。

北京潭柘寺弥勒殿:

上联: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。

下联: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。

济南千佛寺

上联:笑到几时方合口。

下联:坐来无日不开怀。

陈宝琛撰大同华严寺观音阁

上联:人世大难开口笑。

下联:肚皮终不合时宜。

杭州灵隐寺

上联:峰峦或再有飞来,坐山门老等。

下联:泉水已渐生暖意,放笑脸相迎。

浙江杭州灵隐寺天王殿

上联:布袋无双破颜垂笑尔等莫待龙华三会

下联:法门不二大腹能容来人全凭念佛一心

印光大师:观音联

上联:慈悲心切虽救苦以寻声常住楞严大定

下联:与拔情殷纵逗机而说法圆彰寂灭真宗

湖北松滋灵济寺

上联:大道无私但能色相俱空何须别求南海

下联:迷津广济若使婆心继世此处即是西天

湖南醴陵护国寺弥勒殿 当代?易庚山

上联:大肚纵能容也不容瘴气乌烟贪脏枉法

下联:慈颜常带笑最可笑虚情假意欺世盗名

福建连城性海寺功夫 当代?罗心如

上联:发一心全心最大菩提心要为众生造福

下联:守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方能佛国超凡

湖南平江东山古寺

上联:嗐!急早收心莫把迷津当作波罗乐境

下联:哎!快些转性须知孽海原为地狱愁肠

安徽阜阳资福寺

上联:哼一声诸鬼卒心惊胆战难躲天王宝殿

下联:哈两下众神仙笑逐颜开环瞻佛祖金容

云南通海涌金寺弥勒殿

上联:结大欢喜缘只这笑呵呵收拾囊中宝物

下联:除真烦恼障看他腹坦坦鼓吹世上春风

四川巴中玉佛寺大雄宝殿

上联:金银似粪土十方宏法不生不灭成大道

下联:名利如烟云三界度生无去无来证金身

横批:求生安养

上联: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大畅如来度生胸怀

下联:弥陀弘誓九界全收唯依念佛得度生死

横披:南无阿弥陀佛

上联:九界众生离求生净土上不能圆成佛道

下联: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不能普利群萌

四川乐山凌云寺天王殿 现?张泉清

上联:看他怒目攒眉却是一片慈悲要人醒悟

下联:到此清心涤虑请将万念消化与佛皈依

贵州贵阳吉祥寺戏台

上联:你看这般人以假作真才上台就变脸色

下联:他同那件事非名即利未出脚煞费苦心

四川乐山大佛寺 当代?刘济川

上联:孽海总苍茫问居士从何处来到何处去

下联:佛门真广大渡众生脱无穷苦积无穷功

浙江鄞县天童寺大雄宝殿 现?圆瑛

上联: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受持皆得成就

下联: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思议功德即证菩提

印光大师:弥陀联

上联:舍西归捷径九界有情上何以圆成觉道

下联: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众萌

横披:命随心转

上联:深信因果律今生命运来自前生所种因

下联:切莫信鬼神欲转孬命唯有努力多修心

印光大师:弥陀联

上联:唯期五浊顿空任他香无人焚地无人扫

下联:倘得一真共证自尔愿令我满心令我安

浙江奉化雪窦寺 当代?光德大

上联: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

下联: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

上海龙华寺天王弥勒殿 当代?赵朴初

上联:修上乘行面向未来初入山门先参弥勒

下联:诵下生经心依内苑待随海众三会龙华

湖北黄梅一宿庵

上联:一悟觉前非遁迹空门且向祇园闲种菜

下联:宿因期空仰多情古佛也看春色笑拈花

福建福州涌泉寺香积厨

上联:鱼鼓响时打点钵孟问天谁识饭是米做

下联:象龙集处咀嚼菜根有味方知舌在口中

广东雷州福田寺檀林阁

上联: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是其非请看现实

下联:行善报善行恶报恶乃真乃假希察古今

凤阳龙兴寺、台中宝觉寺

上联:大肚包容,了却人间多少事。

下联:满腔欢喜,笑开天下古今愁。

此联为广东南华寺

上联:日日携空布袋,少米无钱,却剩得大肚空肠,不知众檀越,信心时将何物供奉。

下联:年年坐冷山门,接张待李,总见他欢天喜地,试问这头陀,得意处有什么来由。

天王殿:

上联:多闻正法,以广目光。

下联:增长善根,而持国土。

上联: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。

下联: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。

台南城隍庙

上联:问你平生所干何事?图人财,害人命,奸淫人妇女,败坏人伦常,摸摸心头惊不惊?想从前千百诡计奸谋,那一条孰非自作。

下联:来我这里有冤必报!减尔算,荡尔产,殄灭尔子孙,降罚尔祸灾,睁睁眼睛怕不怕?看今日多少凶锋恶焰,有几个到此能逃!

此联为贵阳城隍庙

上联:站着!你背地做些什么?好大胆还来瞒我!

下联:想下!俺这里轻饶哪个?快回头莫去害人。

安徽宿松城隍庙

上联:只是骂个道打个僧,这这般这般,若毁圣谤贤,那还了得。

下联:不过吃口肉喝口酒,便如此如此,倘坏心毒胆,怎么样儿。

土地庙

上联:男女平权,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

下联:阴阳合历,你过你的年,我过我的年。

上联: 善报恶报循环果报,早报晚报如何不报。

下联: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,上场下场都在当场。

湖南省湘乡县庙宇

上联:我若有灵,也不至灰尘处处堆,筋骨块块落;

下联:你休妄想,须知道勤俭般般有,懒惰件件无。”

福建省莆田县财神庙:

上联:只有几文钱,你也求,他也求,给谁是好?

下联:不做半点事,朝也拜,夕也拜,教我为难。

郭天民题湖南长沙真武庙

上联:中国有圣人,是祖、是师,咄咄西来东土。

下联:名山藏帝子,亦仙、亦佛,元元北镇南来。

李汇川题四川叙永灶神庙

上联:五转汞、七转铅、九转丹,万象皆清,洪炉中有真人诀。

下联:一分屋、二分竹、三分水,纤尘不染,蜀国南来小洞天。

斋堂联:

上联:一粒米中藏世界。

下联:半边锅内煮乾坤。

福州涌泉寺弥勒像侧有联:

上联:手上只一金元,你也求,他也求,未知给谁是好;

下联:心中无半点事,朝来拜,夕来拜,究竟为何理由?

湖南湘乡县一座庙宇的楹联:

上联:我若真灵,也不致脚手渐渐残、皮肉点点落;

下联:汝当顿悟,须知道勤俭般般有、懒惰件件无。

四川峨眉山灵官庙司命殿联:

上联:你求名利,他卜吉凶,可怜我全无心肝,怎出得什么主意?

下联:殿遏烟云,堂列钟鼎,堪笑人供以泥木,空费了多少钱财!

四川忠县土地庙联:

上联:我自有神头神脑;

下联:你休耍鬼心鬼肠。

贵州贵阳城隍庙联:

上联:站着!你背地做些什么,好大胆还来瞒我!

下联:想下,俺这里轻饶哪个?快回头莫去害人!

广西桂林城隍庙联:

上联:地狱即在眼前,莫到犯了罪方才省悟;

下联:业镜虽悬台上,只要过得去也肯慈悲。

山西蒲县东岳庙地狱洞口有联:

上联:此处衙门难行贿;

下联:下边官府不容情。

峨眉山千佛禅院弥勒佛堂联:

上联:处己何妨真面目;

下联:对人总要大肚皮。

青城山天师洞联:

上联:事在人为,休言万般皆是命;

下联:境由心造,退后一步自然宽。

闽浙分界处枫岭有联:

上联:远看疑画,近看似诗,及至身到其间,又觉诗画都无著手处;

下联:善者敬神,恶者敬鬼,究竟皆非异物,须知神鬼出在自心头。

昆明西山三清殿两联颇为有味:

上联:置身须向极高处;

下联:举首还多在上人。

上联:举步维艰,要把脚跟立稳;

下联:置身霄汉,更宜心境放平。”

河北邯郸吕仙祠联:

上联:睡至二三更时,凡功名都成幻境;

下联:想到一百年后,无少长俱是古人。

一、楹联的起源

楹联,俗称对联、对子、联语等,是由两串等长、意思完整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。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,它讲究对称平衡、音韵和谐,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。楹联有着悠久的历史、鲜明的特色、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。楹联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,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规律,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,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。

楹联的起源,最早可追溯于避邪的桃符。远在周秦时代,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,以用于驱鬼除邪。《后汉书?礼仪志》载:“以桃印,长六寸,方三寸,五色书文如法,以施门户,止恶气。”据传,古代东海度朔山有一棵大桃树,树下有神荼、郁垒二神,主管万鬼,如遇见鬼祟,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。后来,民间便在春节时用桃木板画上二神像,以去鬼瘴,这一风俗被人们继承下来。到了宋代,人们已用红纸代替桃木板,将乞求吉祥或驱鬼避邪的联句写在纸上,贴在门上,这就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门贴。

楹联的根本特点是对仗,它的生命源泉是汉语和汉字。因此,楹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上古书籍中的对偶句的影响。对偶句式、句法,早在先秦之前就已形成。如《尚书》中有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的对句;《诗经》中有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”的对句;《易经》中有“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”的对句;《论语》中的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的对句;《道德经》中的“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。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”等,都是工整的对偶句。秦汉瓦当有“千秋万岁,长乐未央”的对句,对工极巧,令人叹止。自觉将对句艺术应用于创作作品中,则始于西汉的司马相如等赋家。赋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文体,很讲究文采和韵律,尤其是骈偶对仗。到了南朝,诗人以做诗工稳为胜。齐、梁时期,著名诗人沈约创造了“永明体”。“永明体”严格要求对仗和声律,并有了“四声八病”之说(“四声”即平、上、去、入四声;“八病”即平头、上尾、蜂腰、鹤膝、大韵、小韵、旁纽、正纽)。沈约在《宋书?谢灵运传论》中曾说道:“欲使宫羽相变,低昂舛节,若前有浮声,则后须切响。一简之内,音韵尽殊;两句之中,轻重悉异。”这为以后楹联走向成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

楹联究竟起于何时,楹界对此有多种说法,一般都认为最早的楹联是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。关于孟昶题桃符版事,《宋史?西蜀孟氏世家》、张唐英的《蜀梼杌》、黄修复的《茅亭客话》、梁章钜的《楹联丛话》以及谭嗣同的《石菊影庐笔识》等都有所载。《蜀梼杌》一书中说:“蜀未归宋之前,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,以其词非工,自命笔云:‘新年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。’后蜀平,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,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。”个中玄妙,恐非天意。又据《宋代楹联辑要》所载,孟昶花园中有百花潭,兵部尚书王瑶题句曰:“十字水中分岛屿,数重花外见楼台。”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园林楹联了。

但近年有人提出,五代时期除夕题联已成习俗。最早的楹联当属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和他妹妹刘令娴所作。谭嗣同的《石菊影庐笔记》记载说,刘孝绰罢官不出,自题一联于门上:“闭门罢庆吊,高卧谢公卿。”其妹也作一联:“落花扫仍合,从兰摘复生。”虽然联句欠工,但语句皆为骈丽,又题于门上,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最早载于史书中的楹联了。而这比后蜀孟昶的那副楹联要早四五百年。

不少学者认为,楹联的成熟时期应为隋唐。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。梁朝初年永明体的产生,为楹联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,但作为一种文学品类,并未形成体系。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文学批评巨著《文心雕龙》中,虽对“声律”、“丽辞”做过精辟的见解,对诗、骚、赋、乐府、颂赞、祝盟、铭、碑、哀吊、杂文、谐隐、史传、诸子、诸说、诏策、檄移、封禅、章表、奏启、议对、书记等数十种文体作了详尽的阐述,却未提到楹联,这说明楹联虽有早于刘孝绰者,但当时并未形成文体,或者并未引起文学家们的关注。到了隋唐时期,格律诗日渐兴盛。一些文人墨客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,一时形成“摘句欣赏评品”的时风。如李白的“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”,“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”;杜甫的“一去紫台连朔漠,独留青冢向黄昏”,“三顾频频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”;崔颢的“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”;白居易的“猿攀树立啼何苦,雁点湖飞渡也难”;李商隐的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”等等,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。所以,有人认为,楹联最直接的渊源是律诗。

宋代书桃符已风行一时。蒋于仲、蒋平仲《山随随笔》载:“京口韩香除夜请客,作桃符云:‘有客如擒虎;无钱请退之’”(上下联皆切韩姓,韩擒虎是隋朝大将;退之为韩愈之字)。朱熹一生题联很多,《朱子全集》卷后附载不少,可见南宋楹联之盛。其他如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,宋代话本中穿插不少楹联,都可说明宋代楹联运用之广。

二、楹联的基本常识

(一)、楹联的术语

楹联俗称对联、对子、联语等,原指悬挂在楹柱上的楹联,后来发展为对所有的对联的一种雅致的称呼。楹联的构成及其常用术语有:

上联:指楹联的前半部分。一副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,古人称先为上,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。上联一般以仄声字结尾(也有极少用平声字者)。其张贴、悬挂、镌刻的位置,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右侧。上联又称出句、上支、上比、对公、对头、上句等。

出句:也叫出对,指先出而令人后对的句子,多用于应对。一般指上联,但根据收尾字平仄声判断,有的则为“下联”,如出句“三光日月星”(平声尾,应是下联)。

下联:楹联的后半部分。一副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,古人称后为下,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。下联一般以平声字结尾(也有极少用仄声字者)。其张贴、悬挂、镌刻的位置,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左侧。下联又称对句、下支、下比、对母、对尾、下句等。

对对:一是指后对的半副楹联。为应对中常用语。多为下联,个别时为上联。二是指对成句子之意,前一“对”字为动词,组成动宾结构的词语。

全联:即完整的一幅对联,也称为上下联。

半联:即半副楹联,指只有上联,或只有下联。产生半联的原因,一是历史久远,其中的半副联实物下落不明,而又不见原文记载;二是有影响的绝对,尚未征得好的对句。

单联:一是指半联(即上联,或下联);二是与套联相对,称一副联为单联。常江《中国楹联谭概》:“上联(出句)、下联(对句)合为一联,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,可称之‘单联’”。

套联:由两副以上楹联构成的内容相关、字数相等、同时用于同地的一组楹联。常江《中国楹联谭概》:“在某些情况下,作者难以用一副楹联把意思说完,不得不同时创作两副或两副以上的单联。我把这种现象叫做‘套联’。”如清人王续曾为北京“天源酱园”四字“作注”:“天高地厚千年业,源远流长万载基,酱佐盐梅调鼎鼐,园临长安胜蓬莱。”这实为一组套联,即“天高”句、“源远”句为一联;“酱佐”句、“园临”句为另一联。

支:一源分流曰支。楹联分为两支,上联称上支,下联称下支。

比:本指并列部分,在楹联中可表示为“支”,即上联或下联。

副:即一对、一套之意。楹联以副计量,上下联(全联)合称“一副楹联”。

言:指每一句的字数,一个字为一言。楹联以上联(或下联)的字数计算,如“愿闻己过;求通民情”为四言;“春风放胆来梳柳;夜雨瞒人去润花”为七言。长句,尤其是长联,一般称字,而不论言,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,而不称九十言联。

扁:通“匾”,同“额”,常连用称匾额。

颜:即题匾额处,门楣。

额:指悬于门屏之上的牌匾。幛:用于喜庆、哀挽等场合的交际礼品,有喜幛、寿幛(祭幛、祭轴)等。以整幅的丝绵织品为之,上题缀文字,一般不要求与联相配。

横披:指长条形的横幅书画,其轴在左右两端,相当于横额,常与春联配合使用,多为纸制,亦称横幅、横疋、横头。

虚额:不直书地名,或用典,或拟景,更具文采的横额,如南昌滕王阁的“仙人旧馆”,《红楼梦》中的“有凤来仪”、“杏帘在望”等。

实额:直书该处地名、店名的横额,如“黄鹤楼”、“同仁堂”等。

句脚:又称“联脚”,多分句组成的楹联中,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“句脚”,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成为“联脚”。上下联各有一句的楹联,尾字一般称为联脚。

(二)、楹联的常见形式

1、就对仗的手法来看,楹联的对仗大体上有以下几种:

工对:也称严式对。即上下联的文字、语句对仗十分工整、贴切。要求词性相当,节奏相同,结构相似。如:“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”

联中“蓝”对“沧”均为颜色词,“田”对“海”均为地理名词,“日”对“月”均为天文名词,“暖”对“明”均为形容词,“玉”对“珠”均为珠宝名称,“生”对“有”均为动词,“烟”对“泪”均为名词,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。

宽对:相对于工对而言,联中的绝大部分对仗工整。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限,一般认为,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,即词性相同、句法结构相同就可以了。但宽对夜不是无线地宽,至少要上下联句子相同,字数相同。

当句对:也称句中对、自对。楹联不但要做到上下相对,有的多句联(或长联)本句之内前后也相对。它不但可以解决在某些词语求对时遇到的困难,而且可使楹联,特别是较长的联对灵活多变,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效果,如岳飞墓联:

将军报国,宰相和戎,义愤动千秋,臣节无惭追壮缪;

庙拓明朔,陵依霞岭,馨香绵万载,孤忠共喻有蕲王。

联中的“将军报国”不仅对下联的“庙拓阳朔”,而且还与本句的“宰相和戎”相对仗。下联亦然。此种对句形式音韵感强。

单句对:有的联在本句中自对,但上下句却不相对,我们称之为单句对,如苏州月驾轩联:

在山泉清,出山泉浊;

陆居非屋,水居非舟。

上联句中“在山泉清”对“出山泉浊”,却不能与“陆居非屋”相对,如结构得体,浑然一气,符合单句对的要求,自然可以为用。

借对:就是利用汉语的特殊特征,在一词语同时具备两种意义的状态下,作者在联中用的甲义,又借用它的乙义同另一词相对,如:

人近百年犹赤子;

天留二老看玄孙。

联中在用“赤子”(初生婴儿)和“玄孙”(曾孙之子)的甲义相对的同时,又借“赤”(红色)和“玄”(黑色)的乙义相对。

有的这种对仗不借语义而借语音,如:

尧天舜日舒清景;

晋水泉山映紫云。

2、就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来讲,也有几类:

正对:也叫同类对、并列式。即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,互为关联,互为补充,说明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。但二者又合谐地处在统一的意境中。如:

宝剑锋从磨砺出;

梅花香自苦寒来。

反对: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,或相对称,它们互相映衬,形成对照,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,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。如:

藕入池中,玉管通地理;

荷出水面,朱笔点天文。

串对:也叫流水对、走马对,即上下联意思相承,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,上下联紧相衔接,联贯而下的联语。

一失足成千古笑;

再回头是百年身。

(三)、楹联的格式

楹联的格式与律诗的格式相似,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;不必押脚韵,但必须分节奏,调平仄,要遵守“上仄下平”的规则。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,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。

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诀:“平对仄,仄对平,平仄要分清。一三五不论,二四六分明”,也就是说,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,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,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,要平仄分明。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:

三言联:上联平起式:平平仄,仄平平。

上联仄起式:仄仄平,平仄仄。

四言联:上联平起式:平平仄仄,仄仄平平。

上联仄起式:仄平平仄,平仄仄平。

五言联:上联平起式:平平平仄仄,仄仄仄平平;

上联仄起式: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

六言联:上联平起式:平平仄仄平平

上联仄起式:仄仄平平仄仄

七言句:上联平起式: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
上联仄起式: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
掌握好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。仄声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,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,故平仄的交替安排,往往可以抑扬顿挫,富有节奏,产生轻重、抑扬、回旋的音乐美。如:海阔凭鱼跃(仄仄平平仄),天高任鸟飞(平平仄仄平);又如:柳绿千山秀(平平仄仄平平仄),风和万水欢(仄仄平平仄仄平)

三、楹联的主要分类(1)

作者:熊良钟 出版社:广东旅游出版社&广州出版社

三、楹联的主要分类

楹联有许多规则,对楹联的分类,也有多种多样的看法,主要有:按对仗分、按内容分、按修辞分、按使用场合分、按趣味分等。

(一)、按对仗分:从骈文到律诗再到楹联,人们创造了许多对仗方法。最常用的可分为言对(即一般的词语对仗,不含事典)、事对(典故对典故)、正对(相关相承)、反对(相反相成)、流水对(上下联合成一句,各自不能独立成句,如“即从巫峡穿巴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”)、借对(借义或借音)、当句对(上下句内部分句自成对偶)、隔句对(上联的分句与下联的分句对偶)等等。此外,还有一些不常用但却颇见匠心的联对方法,如:

1、谐音对。利用同音词属对,造成特殊的情趣,叫谐音对。明解缙所作一副名联就用了谐音对:

蒲叶桃叶葡萄叶,草本木本;

梅花桂花玫瑰花,春香秋香。

2、拆字对。《坚瓠集》载一楹联:“琴瑟琵琶,八大王一样头面:魑魅魍魉,四小鬼各样肚肠”,上下联后半断均拆前段四字。

3、嵌字对。1914年4月,前清翰林、湖南巨绅王运撰一联:

民犹是也,国犹是也,何分南北;

总而言之,统而言之,不是东西。

横批是“帝观者清”。这副楹联是骂袁世凯的,上联嵌“民国何分南北”六字,下联嵌“总统不是东西”六字,不仅对得工巧,而且骂得痛快,成为名噪一时、流芳千古的妙联。有人为秋瑾墓题一联,中嵌“秋瑾”二字:

悲哉秋之为气;

惨矣瑾其可怀。

4、隐字对。袁世凯称帝时,有人撰一联:

一二三四五六七;

孝悌忠信礼义廉。

横批是“五世其娼”。上联隐去“八”,下联隐去“耻”,这是骂袁世凯“王八”、“无耻”。

5、迭字对。西湖孤山花神庙有联云:

翠翠红红,处处莺莺燕燕;

风风雨雨,年年暮暮朝朝。

十对迭字,无一挂单,且无拼凑痕迹,自然贴切,可与李清照《声声慢》开头十四迭字媲美,真是巧夺天工。

6、歇后对。清朝宗室有人名双富,别号士卿,曾当某者监使,因贪污盗窃被撤职,有人送他一联:

士为知己;

卿本佳人。

上联套用“士为知己者死”而隐去后二写,下联用《北史》“卿本佳人,奈何作贼”的成句,而隐去后一句,表面看来是奉承,实际是骂他作贼,当死。

温馨提示: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;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,我们崇尚分享。

更多内容...
更多分类